说到电商运营模式,其实远不止自营和商家入驻这两种常见类型。作为一个在电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见过太多企业在模式选择上栽跟头。就拿去年合作的一家母婴用品公司来说,他们一开始死磕自营模式,结果库存压力大得喘不过气,后来转型做平台入驻才活过来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——选对运营模式,真的能决定一个电商项目的生死。
那些你可能没注意到的细分模式
除了基础的自营和平台模式,现在越来越多的混合玩法正在兴起。比如”自营+联营”模式,京东就是个典型例子。他们既做自营保证品质,又开放联营引入专业商家。更妙的是”代运营模式”,像宝尊电商就专门帮品牌做线上店铺托管,这种模式去年GMV突破了千亿大关!

选模式要看数据,更要看基因
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同样是做服装,SHEIN死磕自营做到了千亿市值,而蘑菇街转型平台后却日渐式微。说到底,模式选择不能光看行业数据,更要看企业基因。供应链强的适合自营,流量运营强的可以考虑平台,要是两头都不占…那可能就得想想F2C或者社交电商这些新玩法了。
说到社交电商,不得不提拼多多的”拼团+产地直供”模式。这种玩法直接把传统电商的”人找货”变成了”货找人”,2023年数据显示他们的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7%!你看,有时候模式创新比价格战管用多了。
未来的模式会往哪儿走?
最近特别关注到Temu的”全托管模式”,商家只管供货,运营、物流全交给平台。这种模式在海外市场杀疯了,但国内能玩得转吗?说实话我持观望态度。不过有一点很确定——随着AI技术的普及,个性化定制+即时生产的C2M模式肯定会迎来爆发,现在不少工厂已经在试水了。
说到底,电商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”甜蜜点”。就像我们常说的:别家吃肉的模式,到你这可能连汤都喝不上。毕竟每个企业的资源禀赋、团队基因都不一样,你说是不是?
评论(13)
学到了,原来电商模式还有这么多门道!
自营模式确实库存压力大,我们公司去年就吃过这个亏😅
拼多多的农产品模式真的厉害,老家亲戚都在用
想问下文中提到的F2C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?
做电商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有什么资源,盲目跟风死得快
Temu的模式在国内肯定水土不服,物流成本太高了
作者说得太对了!选错模式真的会要命
现在做电商太难了,感觉什么模式都有人在做
期待看到更多关于C2M模式的案例分享👍
京东这种自营+联营的模式确实聪明,各取所长
有没有人试过社交电商?效果怎么样?
代运营模式感觉有点坑,抽成太高了
看了一圈还是拼团模式最适合我们小商家